2021年国考申论备考:提升治理水平才能拔“穷根”

2020-11-23 15:25:05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克服贫困问题,既需要从怎样发展上找出路,也需要从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上想办法。以党支部建设为基点,以产业发展为支点,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提高治理水平

整齐的白色小平房散布山间,崭新的硬化路通向新建的小学,远处的大棚蔬菜基地依稀可见……来到四川省普格县荞窝镇云盘山村采访,这个过去曾是贫困发生率达62%的自主搬迁村,如今村庄面貌让人眼前一亮。

在大凉山腹地,不少地方交通不便、海拔较高,群众生活面临困难,生活于此的彝族群众常常举家搬到交通较为便利、海拔较低的区域。2013年,凉山彝族自治州的14个县市群众陆续自主搬迁到了荞窝镇云盘山村一带,在这片雨水充足、平均海拔1700米的地方安居耕作,期盼早日脱贫致富。

随着自主搬迁来的群众越来越多,云盘山村的贫困户也多了起来,脱贫致富的难度逐渐变大。2017年,据驻村第一书记杨洪统计,该村贫困户有518户、2628人。村庄管理中的问题也长期存在,无序耕种、缺少技能技术、增收渠道单一问题突出。瞄准自主搬迁带来的村社管理难题、移风易俗难题、产业发展难题,当地干部开始探索一条合力破解搬迁管理和脱贫致富难题的发展之路。

克服贫困问题,既需要从怎样发展上找出路,也需要从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上想办法。在云盘山村党群服务中心,“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定期开展,第一书记时常带着党员集体学习。在村民集中居住点,建立了小田坝、株木树两个临时村,由云盘山村党支部代管,逐步形成一套“分组管理、分村代管、集中管理”的集中区域分区代管机制。将环境卫生等纳入农户“星级评定”,鼓励贫困户参加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种植中药材和花椒等经济作物,发展大棚蔬菜基地等集体经济。以党支部建设为基点,以产业发展为支点,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提高治理水平,拔除了困扰发展和脱贫的“穷根”。云盘山村的脱贫实践表明,基层党组织是当之无愧的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全面小康是覆盖全面、惠及每个人的小康。群众奔小康,远不是“找一片地、种两亩果”那样简单。除了收入提高,公共服务改善也是全面小康的题中应有之义。在23岁的阿作布莫家里,宽敞的房间和干净的沙发显示出生活水平,从邻县搬迁过来的她没想到生活条件会如此令人满意,特别是再也不用为孩子教育犯愁。今年9月,云盘山村株木树小学已经建成,村里的孩子就近就能入学。从自主找出路到合力谋出路,群众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深入大凉山采访,笔者深深感受到,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有力帮扶和社会各界支持下,群众追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内生动力大大增强,汇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不断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农村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克服贫困问题,既需要从怎样发展上找出路,也需要从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上想办法。以党支部建设为基点,以产业发展为支点,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提高治理水平

整齐的白色小平房散布山间,崭新的硬化路通向新建的小学,远处的大棚蔬菜基地依稀可见……来到四川省普格县荞窝镇云盘山村采访,这个过去曾是贫困发生率达62%的自主搬迁村,如今村庄面貌让人眼前一亮。

在大凉山腹地,不少地方交通不便、海拔较高,群众生活面临困难,生活于此的彝族群众常常举家搬到交通较为便利、海拔较低的区域。2013年,凉山彝族自治州的14个县市群众陆续自主搬迁到了荞窝镇云盘山村一带,在这片雨水充足、平均海拔1700米的地方安居耕作,期盼早日脱贫致富。

随着自主搬迁来的群众越来越多,云盘山村的贫困户也多了起来,脱贫致富的难度逐渐变大。2017年,据驻村第一书记杨洪统计,该村贫困户有518户、2628人。村庄管理中的问题也长期存在,无序耕种、缺少技能技术、增收渠道单一问题突出。瞄准自主搬迁带来的村社管理难题、移风易俗难题、产业发展难题,当地干部开始探索一条合力破解搬迁管理和脱贫致富难题的发展之路。

克服贫困问题,既需要从怎样发展上找出路,也需要从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上想办法。在云盘山村党群服务中心,“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定期开展,第一书记时常带着党员集体学习。在村民集中居住点,建立了小田坝、株木树两个临时村,由云盘山村党支部代管,逐步形成一套“分组管理、分村代管、集中管理”的集中区域分区代管机制。将环境卫生等纳入农户“星级评定”,鼓励贫困户参加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种植中药材和花椒等经济作物,发展大棚蔬菜基地等集体经济。以党支部建设为基点,以产业发展为支点,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提高治理水平,拔除了困扰发展和脱贫的“穷根”。云盘山村的脱贫实践表明,基层党组织是当之无愧的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全面小康是覆盖全面、惠及每个人的小康。群众奔小康,远不是“找一片地、种两亩果”那样简单。除了收入提高,公共服务改善也是全面小康的题中应有之义。在23岁的阿作布莫家里,宽敞的房间和干净的沙发显示出生活水平,从邻县搬迁过来的她没想到生活条件会如此令人满意,特别是再也不用为孩子教育犯愁。今年9月,云盘山村株木树小学已经建成,村里的孩子就近就能入学。从自主找出路到合力谋出路,群众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深入大凉山采访,笔者深深感受到,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有力帮扶和社会各界支持下,群众追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内生动力大大增强,汇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不断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农村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及网友投稿,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非盈利目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在线咨询 客服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