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考常识积累:封建社会(六)
2024-06-28 11:40:35 来源:旺黔诚·大树职教
一、明朝
1、建立
1368年,参加元末红巾军起义的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明朝建立后,用了近20年的时间,扫平割据势力,完成了统一。
2、历史事件
①、靖难之役
公元1399年,建文帝朱允炆听取亲信大臣意见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导致其叔燕王朱棣起兵反抗,朱棣最终击败建文帝的军队,成功夺得了帝位。
②、永乐盛世
永乐盛世是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所出现的盛世,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③、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又称仁宣盛世,是明成祖朱棣以后,其长子朱高炽明仁宗,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创造的盛世。
④、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是指发生于明朝时期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此战中,由于组织不当,一切军政事务皆由宦臣王振专断,王振指挥失误,导致明军几万骑兵被杀掠殆尽,损失惨重,大明王朝由此走向衰败。
⑤、明京师保卫战
北京保卫战是指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攻打明朝首都北京,明朝在兵部尚书于谦领导下开始的一场首都保卫战。
此次战争的结果,阻止了瓦剌军夺取北京,明王朝转危为安。
⑥、统一女真诸部
公元1583年,努尔哈赤以祖、父遗甲十三副起兵,对建州女真各部展开了兼并战争,统一了建州各部,先后兼并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统一了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
⑦、建立后金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基础上,建立的国家,为区别于完颜氏金朝,称之为“后金”。
⑧、郑和下西洋
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⑨、戚继光抗倭
约在1555年—1561年,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⑩、明长城
明长城是明朝时期在北部地区建造的军事防御工程,其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一般来讲明代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3、重要制度
①、废丞相、设三司
朱元璋在中央废丞相,把相权分给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了皇权。
地方机构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设布政使掌管民政、财政;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刑法;设置都指挥使司,设都指挥使管理军政,合称“三司”。 三司都直接受命于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设置特务机构
朱元璋设锦衣卫兼管侦察、逮捕、审讯,直接对皇帝负责。
设立东厂和西厂。
厂卫的设立是明朝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加强的重要表现。
③、设科举,“八股文”取士
1370年,明朝政府设科举,规定以八股文取士。
八股文是种特殊文体,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八个部分组成。
考试以《四书》和《五经》命题,《四书》 要以朱熹的注为依据。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④、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改革(又称万历中兴),是在明神宗时期,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在政治、经济、国防等各方面进行的一场变法革新运动。
“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4、明朝的灭亡
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土地高度集中,賦税繁重,连年灾荒,庄稼颗粒无收, 陕北地区尤为严重。1628年,陕北农民起义爆发。农民起义军领袖高迎祥战死后,起义军主力分别由李自成和张献忠率领。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进入河南后,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已经发展到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新水平。1644年3月,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明崇祯帝吊死在紫禁城后的煤山(今景山),明朝灭亡。
5、【扩充文学知识点】
①、永乐大典
公元1403年,朱棣下令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永乐大典》,是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全书于1408年才抄写完毕。
②、《大明律》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令条例,由明太祖朱元璋总结历代法律施行的经验和教训而详细制定而成。
③、《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④、《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的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
⑤、《西游记》
《西游记》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整理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
⑥、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编写《本草纲目》,为后世誉为“药圣”。
二、清朝
1、建立
①、女真的统一和后金的建立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建立后金,军事制度上建立了八旗制度。
②、清的建立
公元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皇帝,改国号为清,改女真族为满洲。
③、清朝的统一
当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后,清军大举南下,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1644年4月,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与吴三桂在山海关进行激战,清军猝然袭击农民军战败,清军入关。5月,清军攻占北京,清世祖顺治帝定都北京,清朝逐步统一全国。
2、历史事件
①、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是1619年二到三月间,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
明朝在东北地区的藩篱逐渐丧失,萨尔浒之战以明军的失败、后金军的胜利而告结束。
②、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③、收复台湾
公元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明末清初,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公元1661年,郑成功亲率2.5万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出发。公元1662年,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神圣领土台湾。
④、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在此期间,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
⑤、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是指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虎门销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⑥、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清政府战败,我国被迫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该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而结束。
⑦、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进行的一场“师夷长技”的运动。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运动后期,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⑧、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最终清政府战败,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⑨、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⑩、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指1900年由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组成的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京张铁路
京张铁路自北京丰台起、至河北张家口,1905年9月4日开工,1909年8月11日建成。
这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主持设计、自己施工修建的第一条干线铁路,詹天佑为京张铁路局总工程师。
京张铁路从南口北上要穿过崇山峻岭,坡度很大,线路长,为了缩短线路、降低费用,詹天佑大胆创新,设计了“人”字形铁路线路。
20世纪初人字形铁路的设计,在中国铁路建筑史上,是一个创举。
12、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清朝灭亡。
3、重要制度
①、政治上设军机处
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组成,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记录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②、思想上大兴文字狱
康熙年间,制造了戴名世等典型案例。康熙帝后,文字狱不断增多。文字狱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一些知识分子遭到迫害,更多的人因此不敢过问政治,禁锢了人民的思想。
③、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它实行于清代康熙末年,普及于雍正初年,最终完成于乾隆四十二年,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丁税)的废除。
4、【扩充文学知识点】
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主要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故事。
刷题巩固
1、下列朝代中没有宰相一职的是(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解析:
秦统一中国后,终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立一套较为完备的体现地主阶级意志的封建官僚制度。其中中央是三公九卿制、地方为郡县制。三公就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秦朝的三公制度,就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宰相制度。宰相制度的确立,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也正是这样,秦朝确立的宰相制度,在后来的朝代中,也一直被沿用下来,并不断变革。
明朝时期,宰相机构仍然归属于中书省。左右丞相为宰相,总揽全国大小政务。随着左右丞相的权力逐渐增大,皇权受到威胁,明太祖朱元璋遂罢免中书省,废除丞相,把宰相权力分给了六部,每部设立尚书一职,直接听命于皇帝,对皇帝负责。至此,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一、明朝
1、建立
1368年,参加元末红巾军起义的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明朝建立后,用了近20年的时间,扫平割据势力,完成了统一。
2、历史事件
①、靖难之役
公元1399年,建文帝朱允炆听取亲信大臣意见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导致其叔燕王朱棣起兵反抗,朱棣最终击败建文帝的军队,成功夺得了帝位。
②、永乐盛世
永乐盛世是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所出现的盛世,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③、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又称仁宣盛世,是明成祖朱棣以后,其长子朱高炽明仁宗,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创造的盛世。
④、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是指发生于明朝时期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此战中,由于组织不当,一切军政事务皆由宦臣王振专断,王振指挥失误,导致明军几万骑兵被杀掠殆尽,损失惨重,大明王朝由此走向衰败。
⑤、明京师保卫战
北京保卫战是指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攻打明朝首都北京,明朝在兵部尚书于谦领导下开始的一场首都保卫战。
此次战争的结果,阻止了瓦剌军夺取北京,明王朝转危为安。
⑥、统一女真诸部
公元1583年,努尔哈赤以祖、父遗甲十三副起兵,对建州女真各部展开了兼并战争,统一了建州各部,先后兼并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统一了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
⑦、建立后金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基础上,建立的国家,为区别于完颜氏金朝,称之为“后金”。
⑧、郑和下西洋
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⑨、戚继光抗倭
约在1555年—1561年,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⑩、明长城
明长城是明朝时期在北部地区建造的军事防御工程,其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一般来讲明代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3、重要制度
①、废丞相、设三司
朱元璋在中央废丞相,把相权分给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了皇权。
地方机构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设布政使掌管民政、财政;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刑法;设置都指挥使司,设都指挥使管理军政,合称“三司”。 三司都直接受命于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设置特务机构
朱元璋设锦衣卫兼管侦察、逮捕、审讯,直接对皇帝负责。
设立东厂和西厂。
厂卫的设立是明朝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加强的重要表现。
③、设科举,“八股文”取士
1370年,明朝政府设科举,规定以八股文取士。
八股文是种特殊文体,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八个部分组成。
考试以《四书》和《五经》命题,《四书》 要以朱熹的注为依据。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④、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改革(又称万历中兴),是在明神宗时期,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在政治、经济、国防等各方面进行的一场变法革新运动。
“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4、明朝的灭亡
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土地高度集中,賦税繁重,连年灾荒,庄稼颗粒无收, 陕北地区尤为严重。1628年,陕北农民起义爆发。农民起义军领袖高迎祥战死后,起义军主力分别由李自成和张献忠率领。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进入河南后,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已经发展到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新水平。1644年3月,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明崇祯帝吊死在紫禁城后的煤山(今景山),明朝灭亡。
5、【扩充文学知识点】
①、永乐大典
公元1403年,朱棣下令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永乐大典》,是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全书于1408年才抄写完毕。
②、《大明律》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令条例,由明太祖朱元璋总结历代法律施行的经验和教训而详细制定而成。
③、《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④、《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的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
⑤、《西游记》
《西游记》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整理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
⑥、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编写《本草纲目》,为后世誉为“药圣”。
二、清朝
1、建立
①、女真的统一和后金的建立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建立后金,军事制度上建立了八旗制度。
②、清的建立
公元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皇帝,改国号为清,改女真族为满洲。
③、清朝的统一
当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后,清军大举南下,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1644年4月,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与吴三桂在山海关进行激战,清军猝然袭击农民军战败,清军入关。5月,清军攻占北京,清世祖顺治帝定都北京,清朝逐步统一全国。
2、历史事件
①、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是1619年二到三月间,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
明朝在东北地区的藩篱逐渐丧失,萨尔浒之战以明军的失败、后金军的胜利而告结束。
②、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③、收复台湾
公元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明末清初,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公元1661年,郑成功亲率2.5万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出发。公元1662年,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神圣领土台湾。
④、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在此期间,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
⑤、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是指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虎门销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⑥、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清政府战败,我国被迫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该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而结束。
⑦、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进行的一场“师夷长技”的运动。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运动后期,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⑧、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最终清政府战败,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⑨、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⑩、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指1900年由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组成的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京张铁路
京张铁路自北京丰台起、至河北张家口,1905年9月4日开工,1909年8月11日建成。
这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主持设计、自己施工修建的第一条干线铁路,詹天佑为京张铁路局总工程师。
京张铁路从南口北上要穿过崇山峻岭,坡度很大,线路长,为了缩短线路、降低费用,詹天佑大胆创新,设计了“人”字形铁路线路。
20世纪初人字形铁路的设计,在中国铁路建筑史上,是一个创举。
12、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清朝灭亡。
3、重要制度
①、政治上设军机处
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组成,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记录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②、思想上大兴文字狱
康熙年间,制造了戴名世等典型案例。康熙帝后,文字狱不断增多。文字狱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一些知识分子遭到迫害,更多的人因此不敢过问政治,禁锢了人民的思想。
③、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它实行于清代康熙末年,普及于雍正初年,最终完成于乾隆四十二年,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丁税)的废除。
4、【扩充文学知识点】
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主要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故事。
刷题巩固
1、下列朝代中没有宰相一职的是(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解析:
秦统一中国后,终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立一套较为完备的体现地主阶级意志的封建官僚制度。其中中央是三公九卿制、地方为郡县制。三公就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秦朝的三公制度,就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宰相制度。宰相制度的确立,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也正是这样,秦朝确立的宰相制度,在后来的朝代中,也一直被沿用下来,并不断变革。
明朝时期,宰相机构仍然归属于中书省。左右丞相为宰相,总揽全国大小政务。随着左右丞相的权力逐渐增大,皇权受到威胁,明太祖朱元璋遂罢免中书省,废除丞相,把宰相权力分给了六部,每部设立尚书一职,直接听命于皇帝,对皇帝负责。至此,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及网友投稿,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非盈利目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